Board logo

標題: 中國和美國教育的差異----賣枇杷的故事 [打印本頁]

作者: qoo4517    時間: 2009-9-16 00:18     標題: 中國和美國教育的差異----賣枇杷的故事

昨天去資陽玩,下成渝高速後開了幾十公里深入農村,在泥濘的機耕路上開到了枇杷溝。一路摘枇杷吃,一路看風景,很是過癮。回程的路上不時看到枇杷收購站裡一筐筐黃澄澄的枇杷寂寞地擺在那兒,等待著水果販子的光顧。望著老農那期待的眼光,乾脆買了一筐,四十斤枇杷,準備明天讓孩子們一展身手,練習練習賣枇杷,培養他們的經濟觀念。
其實在中國的傳統觀念裡,“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更不用說“商賈”,那是等而下之的營生。孟母三遷的故事廣為流傳:孟母當年遷居集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炫賣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复徙居學宮旁。
可是改革開放以來,國人的經濟觀點、價值取向逐漸發生變化,“下海、經商、發家致富”變成了時尚的名詞。只是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同時,教育方面卻出現一些缺失,比如應試教育帶來的“家長只關注成績,孩子們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現象,“草莓族、啃老族”比比皆是;比如淡泊了“以人為本”、“遵紀守法”的教育而形成的一些人缺少社會責任感,違法亂紀;更有甚者,金錢和權勢腐蝕下的富家子弟驕橫霸道,作姦犯科,那些撞死人命沒有一點反悔之意的人太讓人痛心。大家在討論著80後、90後如何如何時,也應該反省一下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問題。
我覺得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樹立他們正確的價值觀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不偷不搶,靠自己的勞動生存而不是躺在父母的金錢和權利的餘蔭下;第二,要讓他們體會勞動的價值,知道掙錢的辛苦,才不會隨意揮霍。
在美國,孩子們從很小的時候便開始接受商品經濟觀念的熏陶與實踐,付出勞動才會獲得報酬。就算是富豪們,對子女也實行“不勞者不得食”的教育,使孩子們從小摒棄“不勞而獲”的依賴感,確立和鍛煉靠自己的雙手吃飯的觀念。美國孩子手中零用錢大都是他們幫助父母或鄰居所得到的報酬。我周圍同事們的孩子都會做家務掙零花錢,比如洗碗、吸塵、打掃庭院,或是幫助鄰居看護寵物、除草等等;週末經常看到高中的大孩子們拿著“免費洗車”的廣告牌,吸引大家去洗車,(要付小費);到節假日,更是有不少媽媽們帶著孩子們在超市門前推銷自製的餅乾、點心。在老師的教育和家長的開導下,孩子們在使用金錢中學會花錢,懂得怎樣花錢才是聰明的方法,正確的支配手中的錢,從小樹立正確地消費觀。對於學齡前的孩子,我推薦家喻戶曉的美國“行為教育之父”斯坦·博丹寫的貝貝熊系列叢書中的一本《錢的學問(trouble with money)》。故事講述小熊哥哥和小熊妹妹從隨意花錢到通過自己的勞動理解“錢不是樹上長出來”的概念,非常生動有趣。大部分美國孩子能夠妥善使用手中的零用錢,而並不是隨意亂花,由於這是他們自己的勞動所得,所以才有一種珍惜的潛意識。這是中國的那些被父母、祖父母捧在手心裡的比拼滿身的名牌服飾、新奇玩具的“小皇帝”們所缺乏的很重要的意識。
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長為那種驕縱亂花錢的人,所以從小就教育他們不要“見啥要啥”,“知足常樂”。我也不願意他們成為“雙手不沾陽春水”的少爺小姐,所以經常要給他們一些了解大眾疾苦的機會。這次賣枇杷的活動可以說是對他們的一次鍛煉吧。回程一路上我們都在討論該如何定價、演練如何叫賣,樂樂和融融把這當成遊戲一般,很投入,很興奮,非常期盼第二天去賣枇杷。晚上我們近10點才到家。吃完飯,哄他們睡覺後,我把一筐枇杷分揀成大小不同的幾個級別,花了一個多小時,有點辛苦。
第二天是個好天氣,一早,吃了飯,我們推了兩輛小區的購物車,把枇杷裝好。樂樂還記得提醒我帶上稱和塑料袋,很有頭腦。剛出樓梯口,就碰上融融的幼兒園同學--小小,樂樂和融融馬上抓住時機,樂樂向小小的爸爸推銷:“快來看看我們在資陽農場摘的枇杷,又大又甜。”融融牽著小小的手,把她拉到枇杷前,於是成就了我們的第一筆生意。


樂樂一本正經地稱枇杷,算賬。他遺傳了爸爸的數學頭腦,在幼兒園裡兩位數的加減法已經學得很純熟了,“10元錢一斤,三斤多少錢?”這樣的問題對他而言,小case一個。當然這是我們的第一筆生意,不知道行情,賣的稍微有點貴,所以後來又帶著樂樂和融融拎了一斤枇杷送給他們,算是感謝他們的友情支持,也讓孩子們明白生意和人情的道理。





旗開得勝,我們自信滿滿地推著車子在小區裡吆喝,“賣枇杷嘍!”小小也在她父母的鼓勵下,加入我們的吆喝隊伍,三個小孩子的大嗓門像一道風景,很有吸引力,剛到小區門口,就迎來了我們的第二筆生意:


我們把車子推到小區門口的人行道上,看著來來往往的行人,樂樂很大方地上前去詢問:“要不要買枇杷,資陽農場的枇杷,沒打農藥。”不過因為已經是枇杷大上市的時節,很多人對我們的吆喝的回答是“昨天家裡買了不少”或是“我剛剛才買了”。我們站在人行道上,問了不少過往的行人,卻沒有招攬到生意,樂樂不禁感慨了:“做生意不容易啊!” LG很高興地誇他:“樂樂,你今天的這個認識讓爸爸覺得沒白買這麼多枇杷讓你來鍛煉。爸爸的目的達到了。”


不過小孩子的勇氣是不可小覷的,樂樂越挫越勇,先後拉來了保安叔叔的生意和門口小店主人的生意。融融也不錯,終於拉到了一位大姐姐來挑枇杷,融融好高興地說:“這是我拉到的,錢收到歸我。”



其實我倒是最害羞的那個,總覺得很不自在,尤其是有些人看看,挑了一會,品嚐了幾個,還挑剔不甜,不買了,或是有人嫌價錢貴了,說: “到處都是3塊錢一斤了,你還賣那麼貴。”的時候,我很想打退堂鼓了。要不是孩子們興高采烈的樣子鼓舞著我,我真想撤退,可是一問他們,樂樂總是說:“我還想再賣一會。”因為他的堅持和不懈地詢問每一個過路人,我們最後賣掉了一半多,不光收回了成本,還略有盈餘。所以我跟著他們也學到堅持。



被路上的行人說賣貴了,樂樂提醒我是不是得降價了,他自說自話:“這種就賣1塊錢一斤吧。”趕快提醒他:“別忘記我們的成本價是三塊。你得賣的比三塊貴才行。”於是他知道了商品價值的規律,重新定價,“那最小的賣四塊,大點的賣五塊,最大的賣八塊。” (不過我們下午去水果攤一看,一般的枇杷都是賣七、八塊一斤的,像我們賣的那種最大的一般在十二三塊錢左右一斤呢,於是又學到了一課,做生意先要做市場調查,不要跟著別人的意見改變價格。)




被樂樂招攬來的顧客說:“剛才看到小娃娃在叫賣枇杷,還以為他在耍,沒曉得真的是在賣枇杷,恁個小就開始培養商品意識了嗦!”樂樂挺自豪地說:“是呀,賣了錢可以下館子呀!”很有概念嘛,逗得大家都笑起來了。賣了一會,小區的鄰居們都來照顧生意,樓下的陳婆婆乾脆就幫我們叫喊起來:“還不快來買枇杷,這麼相因的枇杷,又大又便宜,還挺甜!”她的四川話招呼來了不少行人,大家邊挑邊聊天,挺愉快的。




賣了一陣,大的枇杷漸漸被挑光了,時間也到了11:40,我們賣了兩個小時了,招呼樂樂和融融數錢,看著他們那興奮的樣子,好有意思。我們的成本是一百二十塊,賣了一百九十四塊,淨賺七十四塊,兩個人一人握著一卷鈔票樂開懷了。樂樂還沒過夠癮,嚷著明天還要接著賣。我是頗有體會,深感卓文君當壚沽酒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毅力。




中午樂樂融融請客,我們到阿翁鮑魚吃早茶。這是成都新開的一家粵菜館子,味道不錯,只是分量比較精緻,價格稍貴。




點了樂樂和融融愛吃的蛋撻、牛肉丸、蘿蔔糕、春捲和奶黃包,給LG點了一份炒飯和白灼生菜,慰勞他今天的攝像、錄像兼做拉拉隊長鼓勵我們的辛苦工作。



還剩了十多斤枇杷,送了一些給鄰居和保安,我們吃了一些,又拿了幾斤剝了皮製成枇杷糖梨膏,早飯時拿來抹在饅頭上吃,味道很不錯。
這一次賣枇杷的經歷真的很有意思。




歡迎光臨 影劇達人網 (http://kzd-ichibun.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