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走進龍洞又薰風 [打印本頁]

作者: ortiz0695    時間: 2009-12-28 22:02     標題: 走進龍洞又薰風

龍洞者,溶洞也;溶洞者,石灰岩被地下水侵蝕後所溶解出的互不相依、千姿百態的山洞,而這些本是地下水長期溶蝕的洞,因為賦予了神靈的內容,因而把溶洞稱之為龍洞。位於濟南曆城區港溝鎮的禹登山,因為傳說大禹在這裡蟄龍治水而變得神奇,山腹的溶洞因為傳說曾經住過一條孽龍而變得神秘。

仲春時節,我帶著一份嚮往,帶著一份憧憬,走進了擁有 “江北第一洞”的禹登山。

驅車走近了禹登山,且不說山下澗幽谷深,清泉疊瀑,也不說山上危峰壁立,層巒疊嶂,單是那山前的鳳凰台、老君崖,就如同兩位手執佛塵的仙人,守衛著“雲外神仙府”,如同兩扇壯觀奇絕的山門,環拱著“山中道人家”。“推開”仙府道家的“大門”,盤旋於似龍盤曲的山澗小路,成蔭的蒼松翠柏枝連葉接,爛漫的紫荊桃花引來翩舞的閑蜂,嬉春的浪蝶,垂青的清幽醉了“街”上的遊人,飄浮的花香醉了“巷”邊的溪流。人在松“街”走,花在柏“巷”遊,儼然是一幅叫人拍案驚絕的寫意山水畫。我不知身在畫中,還是畫在心中,只知道這裡勝過了蓬萊仙境。

走過一段蜿蜒的小路,攀過一段長長的臺階,在雲嵐霧霾的迷蒙中,篆寫的“龍洞熏風”映入了我的眼簾,那酣暢渾厚的筆墨,剛勁奔放的書法藝術,如龍飛騰,似鳳飛舞,它似乎在告訴我,造福黎民的白龍戰勝了邪惡,變成了山洞,死後的龍鱗化作了滿山的柏松,而“龍洞熏風”下鐫刻的“真氣森噴薄,神功接混茫”的門楹,筆酣墨飽,剛勁渾厚,猶如“壁立千仞”的峭崖,“白雲無盡”的瀟灑,勾勒出“丹碧點綴,曉霞掩映,絢若錦屏”的神韻。

走進神秘的洞中,空曠的可容千人的洞廳也有一座常見的神龕,只是神龕上的對聯讓我瞠目結舌,上聯是:“日(日日)晶安天下”,下聯是:“月朋(三個月字)定乾坤”。我初識這少見的怪聯,實在不明白這副對聯的意思,但為了明白其中的含義,我照著葫蘆畫了下來,回來後請教了不少語文大家,得出了兩種讀法,一種讀“日nuan晶安天下,月朋suo定乾坤”,另一種讀“日ze晶安天下,月朋bei定乾坤”,但不管怎麼讀,其含義是一樣的,那就是:英雄像又圓又亮的太陽,放射出燦爛的光芒,使天下生機盎然,人們得以樂業生存;英雄又像皎潔的月光,普照五湖四海,使天下人都能得到溫馨幸福。

走進深邃幽奧的“龍洞”,曲折盤桓的小路上,時而平滑易行,時而舉步維艱,時而石筍林立,時而鐘乳倒掛,一個個形體逼真的讓人目不暇接,一個個造型優美的讓人歎為觀止。橫空出世的怪石,蜿蜒著悠長的深邃,遍地叢生的石花,林立著遠古的神秘,石罅裡滴下的水珠,鏗鏘有韻,給深邃而又神秘的山洞增添了生命的樂章。隨著洞體的下沉,我不時地與深不見底的石罅擦肩而過,不時地擠進窄得不能容兩人同行的廊房,不時地欣賞著一個個的奇景,感受著一個個的動人傳說:那含珠點翠的“火燒葡萄架”,斑斕奪目;風中飛雨的“水簾瀑布”,獨具風采;如霞似錦的“姜池”、“藕池”,潔白如玉,而橫貫巨石之間的“仙人橋”,橋上獨“木”,橋下中空,舉步過橋,振振有聲,奇特驚險別有一番情趣,被溶岩浸染而成的“仙人坑”,平鋪光滑宛如臥床,欲待遊客就榻酣眠,還有那縱身跳海的“江豬”,大耳長嘴,形似獠豬,造型優美,形體逼真,雖為自然形成,但勝過了能工巧匠所雕,還有那“通天神黿”、“倒掛金鐘”、“神羊牧女”、“鷂子翻身”、“藥王池”、 “懸黽池”、“孔子拜觀音”……無不神形畢肖,引人入勝。最為奇特的是“玉龍騰飛”, 在二十多米的石壁上,一條通體閃爍著銀色“龍鱗”的玉龍,騰空而起,乃龍洞之最佳勝景,而“龍口”裡噴出的似珠玉的“龍水”,注入了“蓮花盆”,從而使“盆”內的“龍水”四季不竭且清冽甘甜,故而人稱“龍滴水”。這也許是因此而取名“龍洞”之所在吧。

走出一步一景的“龍洞”,漫步在仙山勝景之中,大有身處酷暑沙漠飲凜冽甘泉的痛快,更有浩氣扶搖把酒問青天的酣暢淋漓,讓我放飛遐想,流連忘返。




歡迎光臨 影劇達人網 (http://kzd-ichibun.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