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影評:《心動》

無疑問,張艾嘉是《心動》的靈魂。倒不是因為她是幕後的導演及編劇之一,而是因為她所展現的形式技法使然。
老實講,《心動》的情節很平凡,甚至單調:十七歲的小柔(梁詠琪)跟喜歡彈吉他的重考生浩君(金城武)相愛,卻在小柔母親的阻止以及重考失敗的打擊下,無疾而終。而小柔的死黨陳莉(莫文蔚)卻選在這個時候向小柔告白,結果這段包夾著愛與嫉妒的友誼,也就此斷了。直到若干年後,到日本出差的小柔,意外與當導遊的浩君重逢,心動的感覺依然未變。而浩君甚至為了小柔跟太太離婚,而他的太太竟然是陳莉﹍﹍。
這個不見得比「花系列」連續劇超凡絕俗的故事,卻因為張艾嘉屢次的打斷和重組,而免去了老掉牙的煽情,甚至有點靈光乍現起來。張艾嘉除了編導,也在電影裡面扮演一個導演,和蘇永康飾演的編劇一塊「度」這個故事和劇本,他們從較成熟的、旁觀的角度來看小柔、浩君、陳莉,其觀點成了一種評論與疏離,尤其彼此間一問一答,更像觀眾(評論者)和創作者的對話,一一點出了這段愛情之所以有感動人的力量,是因為人們自己把愛情變得不平凡,把初戀看成了個人小宇宙的地動山搖,別人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當事人卻永誌不渝。如果說《心動》是從這個角度來觀看的,那麼它前面三分之二讓我覺得沒什麼了不起的部份就變得有趣了,因為張艾嘉透過她和蘇永康的介入,呈現了愛情內在與外在世界的差異,梁詠琪、金城武的自溺,恰好與他們的評論成對比。另外這段愛情故事也可以被解讀成「片中片」來看。
但是當張艾嘉從單純地談論《心動》的故事,到鏡頭首次隨她回家,進入她工作之外的生活時,我們發現飾演小柔母親的金燕玲,同時也」扮演」她的母親時,這部電影就更有意思了。說穿了,梁詠琪就是張艾嘉,小柔就是片中要拍《心動》這部電影的導演,至少是她的投射(差別只在於她把小柔的身份變成高級服飾店的職員)。然後」真實」的張艾嘉導演開始大量運用」急速倒敘」的技巧,讓電影不時地跳回到過去,讓我們看到之前按時序發展的愛情故事中,被故意隱藏起來的部份,比方原本被觀眾認為跋扈的母親,多年後遇到來找小柔的浩君,時空跳回到當初談判的情景,我們才看到小柔媽媽感人的淚水,而可想當時浩君為什麼不堅持下去的理由。同樣的,永遠酷酷的金城武(浩君),也在突然回帶似的時空急轉中,才讓我們看到他為落榜掉淚,脆弱的一面。隨著這種手法的增多,片中的導演,不再保持客觀了,她和小柔愈來愈難分辨,感情也流洩得愈來愈多。當她開始」心動」的時候,這部電影才真正能打動我,我逐漸回想起當編劇把小柔念成「小候」時,她反射性的糾正,以及編劇猛然問她」為什麼不讓小柔後來變成導演?」的弦外之音,張艾嘉讓我們一點一滴地看到記憶對創作的影響,或者倒過來說,創作改寫了記憶也可以。而讓這層混淆或辯證更強烈的原因之一,就是真的導演張艾嘉親自粉墨登場扮演片中的導演。
所以《心動》絕不只是一個純純、蠢蠢的愛情故事而已,它是一個導演透過這個故事來緬懷已經逝去的青春、單純、以及衝動的中年心情。雖然很殘忍,但金城武、梁詠琪、莫文蔚充其量只是活標本(儘管金城武很帥、梁詠琪已經做出她從影以來最好的表演,莫文蔚還是那麼優遊自若),張艾嘉才是真正施放魔法金粉的人,她不僅進入電影攪亂一池春水,更在外圍小心經營她作品有史以來最複雜的結構,讓《心動》變成一部由簡入繁、前後對話的電影。儘管格局還是有點施放不開的感覺(尤其是梁詠琪跟莫文蔚的同性情誼,似乎只是趕上」流行」,而缺乏力量與感情),卻已經努力做到不讓唯美變成空泛的地步,還咀嚼出那麼一點溫柔的感性。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