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集結號》,再看《犧牲》,可以對前者的主題有了更深入的瞭解。《犧牲》是《集結號》的兄弟影片,是一部與《集結號》相輔相成的紀錄片,我們可 以把《犧牲》看成是《集結號》的畫外音,通過這部影片,傳達了後者的精神,指名了後者的創作意圖,並且用事實替代了後者的虛構。這用《犧牲》的副標題「 《集結號》故事真相探索之旅」就能體現。
通過張涵予的腳步,我們深入了一些淮海戰役的戰場,裡邊的許多戰爭往事竟然與虛構的《集結號》驚人的相似。那些無名的墓碑下掩蓋著的烈士軀體,讓我 很自然的想到了《集結號》裡谷子地面對無名烈士墓地發出的那一聲驚歎:爹娘都給起了名的,咋就成了沒名的孩子了呢?看到這裡,我更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當 英勇的戰士為了信念迎面衝上敵人的炮火時,他們中的許多成了無名英雄,他們不能成為「犧牲」,只能成為「失蹤」,他們的家人也要長時間的尋找他們的下落, 甚至有些家庭到最後也不知道他們的親人到底是代表哪一方軍隊進行的戰爭。戰爭,在極為混亂的狀態下進行,檔案的不健全使得有的犧牲被銘記,有的卻被淡忘, 但不管後人給了他們怎樣的名分,不管他們所參加的部隊是代表哪一個利益群體,只要他們在戰場上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們都是犧牲!而每一個犧牲都是永垂不朽 的!這正是《集結號》的宣傳語,也是其核心所在。
我相信成年的導演馮小剛已經不是那個青年時代的炮兵馮小剛,他的巴頓將軍之夢也已經消失殆盡。作為一個閱歷豐富的中年人,作為一個見多識廣的大導 演,他可以站在一個相當高的平台上審視戰爭,審視這種以大多數戰士的犧牲造就少數英雄的野蠻遊戲。他的血液中有尚武的情結,但是他卻實實在在的講了一個關 於戰爭的可怕故事。拒絕戰爭,避免戰爭,以非暴力的手段尋求MinZhu或者民族目標的實現,當是每一個有見識的政治家應遵循的準則。這種思想在那個偏激 的時代或許犯了「右」的錯誤,但是從馬丁‧路德‧金,到聖雄甘地,再到昂山素季,他們已經驗證了這是最人性化的反抗方式。 |